―――“烏海礦難,16條生命是這樣葬送的”再追蹤
11月11日16時10分左右,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巴音賽煤焦有限責任公司
煤礦(簡稱巴音賽
煤礦)13層礦井發生瓦斯爆炸,并波及與其連通的13上2層礦井,兩個礦井共有16人遇難。
據記者了解,為了減少
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監測井下瓦斯濃度,從今年7月開始,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對烏海市的106個小型煤礦進行了瓦斯遠程聯網集中監測監控系統建設,總投資達3080萬元??墒?,從今年9月開始試運行的瓦斯遠程聯網集中監測監控系統卻沒有有效地監測到巴音賽煤礦“11·11”礦難的苗頭,是系統失靈了,還是煤管人員工作有疏漏?
在烏達區煤炭
管理局的監測機房內,記者看到,由微機和顯示屏等設施組成的瓦斯遠程聯網集中監測監控系統仍然在運轉。工作人員說:“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礦井的地面情況,并且可以監測到井下瓦斯、一氧化碳以及主風扇和局部風扇的送風情況和送風量。”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烏達區共安裝了23套監控
管理系統和17套煤礦井下數據顯示系統。其中,出事的巴音賽煤礦也安裝了這套系統。各個煤礦的工作面只要有瓦斯監測器,瓦斯濃度超過1%就會立即報警。如果監測到井下或者地面上有違規操作等行為,通過話筒就可以直接告訴煤礦生產人員停產或者采取其他
措施進行處理,執法人員也可以很快到達施工現場。
那么,有這么先進的監測系統,為什么巴音賽煤礦還會發生瓦斯爆炸
事故呢?工作人員解釋說:“一是今年9月曾經有雨水灌到井里,之后這里的瓦斯監測器就出現了故障;二是由于煤礦超層越界開采,監測器沒有深入到爆炸地點,所以沒有有效地監測到數據。”
在一份檢查記錄上,記者看到,11月7日,也就是出事前4天,
安全檢查人員曾經深入巴音賽煤礦井下進行過檢查,發現了5項隱患:中央風機200米以下回風微??;中央風井有幾段壓力較大,棚梁和柱子折斷很多,需要維護和加強支護;南井二部絞車處為盲巷無
通風;未按規定時間測風;井下有一人不帶自救器。要求3、4、5項在8日前整改完畢;1、2項限期于14日前處理完畢。
然而,就是這樣在
安全檢查人員的實地檢查和監測系統的雙重監督下,
事故還是發生了! 邢斌 記者 李玉波
記者從烏海市巴音賽礦難搶險現場了解到,16名遇難礦工的遺體已全部升井,搶險救災工作結束,有關部門繼續對礦井進行清理。
新華網內蒙古烏海11月12日電(張云龍、羅兵)12日17時左右,記者在烏海市烏達區巴音賽煤焦有限公司煤礦瓦斯爆炸
事故搶險救援現場了解到,搶險人員已在井下發現另外8名礦工的遺體,至此,瓦斯爆炸
事故中,井下19名礦工中有16名礦工遇難,3人生還。